【线上看展】设计周主题展:未来图景 | “设计未来学”板块介绍


 前言 

 设计未来全景图 

 Design Futurscaping 


当今时代,科技、人文、环境以及经济领域的发展节奏都超越了以往,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也显现出不确定性与多样性。在此背景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不仅需要深度的策略洞察和跨学科的协同,还需要我们运用战略思维,基于新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模式,科学地预见未来。为此,"设计未来学"应运而生,它根植于设计学,融合了哲学、未来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鼓励采用前瞻性和启发性方式探索与创造合意未来,它旨在培养创新者具备应对未知未来的复合能力,并为设计领域引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做出积极的贡献。设计未来学着眼于探索短期与长期未来对当下社会的影响,通过洞察未来信号和预见未来情景,基于未来思维引领产业变革与社会进化,以共创性模式、思辨性方法、反思性实践,为命运共同体和未来福祉,设计更合意的未来。本次展览A板块区域向观众展示了设计未来学的多元视界图、能力体系图、方法工具图、演化脉络图,分别呈现未来光锥与替代性未来、超学科学科知识与能力建构、未来研究演进与设计转型趋势、设计预见流程方法与未来学工具集,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向公众普及与展望设计未来学这一新兴的超学科领域。



 设计未来学领域研究者 

1696755399555.png

付志勇

Fu Zhiyong

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聘副教授。

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副主任、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委会秘书⻓,世界华人华侨人机交互协会会⻓。主要承担交互设计、服务设计、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研究关注于未来思维与设计工具、智慧城市 与服务设计等领域。

1696755370312.png

李嘉薇

Li Jiawei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2023级在读博士生,导师付志勇副教授。设计未来课题组成员。

2016-2022年先后于天津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数字导向专业取得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未来叙事、数字艺术等。曾多次在HCII、ChineseCHI、China VISAP等国际会议上进行论文发表、作品受邀参展。

1696755417151.png

林旭

Lin Xu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系,目前于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攻读博士学位。

目前的研究课题专注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公寓社交情境中的交互产品和服务设计,探索通过设计建立和增强老年公寓内外互动与社会联系的方法。

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参与式的交互、服务以及系统设计和方法研究,公共空间情境下的交互设计、活动设计等。研究期间的项目成果曾多次参与北京国际设计周,荷兰设计周等展览活动。


 A1 

 多元视界图 

 Multivision 

1696755578870.png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未来呈现出多元、复杂和不确定的特性。多元视界图以未来光锥为基础,将未来划分为可行、可信、可能和合意的四个层次。这些层次不仅代表了未来的不同可能性,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和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光锥中,合意的未来是我们期望实现的目标,而可能的未来则包括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未来层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制定策略,并采取行动。多元视界图链接了“共情化原型”、“数字化场域”、“新太空叙事”三个单元主题,以引导性的可视化语言带领观众探索人与AI的共情共生、智慧城市的演进以及安居太空的愿景,通过课题组的设计和开发,展示出多元化的未来场景。  




 A2 

 学科体系图 

 Subject System 

2035e64602f71a626560f681535b6257.png

设计未来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汇聚了人文、科技、经济和战略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学科体系图明确地从这四个维度揭示了设计未来学的超学科特性与内容。这种超学科的构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和深入的未来知识体系,而且使得设计未来学具备从多角度和层次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追求构建未来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人文学科为我们铺设了历史与伦理的桥梁,科技领域展现了无尽的创新潜能,经济学则深入探讨如何在繁荣中实现公正平衡,而战略学科为我们在这场文明变革中指明了最佳的前行路径。




 A3 

 方法工具图 

 Methodological Tools 

1696755635196.png

设计未来学强调挖掘未来信号并进行转译,以及如何通过情景规划、思辨原型、共情共生、回溯转型等步骤来实现这一目标。从“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以及“思辨设计是社会梦想的催化剂”的理念出发 ,通过融合设计思维与未来思维方法,方法工具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整合方法,用于分析、预见和创造未来,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未来的挑战。




 A4 

 演化脉络图 

 Evolutionary Context 


009.jpg

在人类世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紧迫的抗解问题,如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后人类思考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意味着,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升级和刷新我们的思维方式。演化脉络图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从其起源到现在,这一学科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和理论来更好地预见和塑造未来。




 结语 

设计未来学关注的问题复杂和多样化。从早期的面相产品设计,逐渐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用户、社会、自然而设计,到现在的面向未来的设计。它着眼于全球性挑战下的设计演变。探索设计未来是一个寻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逐步拓展了自身的范围,还与其他领域交叉融合,形成了更为综合的方法论,强调了持续的思维升级。它鼓励我们不断挑战传统思维模式,寻找创新的途径来解决新兴问题。这种思维升级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为解决人类世面临的复杂挑战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

27f0c144acaf9b9f316237041936e41f.jpg

c37eb31a091730a2975ac33816f7888a.jpg

0ef50aa0b3cc9152318597c6fdb875c8.jpg



展览名称:未来图景 FUTURESCAPING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 主体活动板块 主题展览


展览时间:9月21日 - 10月25日

工作日 11:00-18:00、周末 11:00-20:00

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NEEDART艺术空间 

北京朝阳区望京街9号万科时代中心·望京B1中庭




NEEDART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万科时代中心下沉广场


返回顶部
© 北京国际设计周 京CP备160345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