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图景 | “共情化原型”板块介绍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其中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使得智能产品正逐渐朝着真正“智能”的方向演进。这一演进体现在智能产品具备了识别、感知、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这些能力使得智能产品能够展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情感化特征。它们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以及向人类传达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人类开始感知到智能产品似乎也具备了共情的潜质。

在过去,我们的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的。然而,随着智能产品逐渐具备了“人类化”的特质,我们的社会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人机共存的社会。面对这种趋势,设计师们必须提前思考如何应对这个不断变化的未来,并积极开展相关设计工作。这涉及到如何融合智能产品、如何维护人机社会的平衡,以及如何确保技术的发展不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共情。这是一个挑战性而迫切的议题,需要综合考虑伦理、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我们能够迎接这个不断演化的未来。


 关于  共情化原型创作者 


1697202013186.png

赵季儒

Chao Chiju

清华大学2021级信息艺术设计系在读博士,设计未来课题组成员。曾就职于华为2012实验室从事人机交互设计工作。现博士研究方向为人与产品的共情互动交互设计研究。

201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Human City Expo进行设计作品发表。2021年参与ICDF国际会议统筹工作。参与全球设计顶会IASDR、HCII、ChineseCHI、Anticipation等国际会议并进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所发表研究论文在国内外SSCI、EI、ACM等数据库中收录。



1697202025521.png

杨博琳

Yang Bolin

清华大学2021级美术学院科普信息方向硕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本科

生于北京,2017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信息设计专业学习,2021年创作毕业设计“科幻故事生成器”,同年就读于科普信息方向硕士,导师付志勇教授。

1697202048015.png

武鸿飞

Wu Hongfei

2019年毕业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对亚洲文化比较感兴趣,有日本和韩国的交流经历。

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增强现实在运动领域的应用。


次元迁移 Dimensional Migration 


随着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智能产品逐渐展现出似乎拥有生命的特质,人与这些智能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变得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动。在这种人机互动的背景下,未来的社会场景将有很大的变化,研究者在人机交互领域开始将人工智能视为更多的是合作伙伴而非简单的工具。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让智能产品更好地与人类协同工作。

1697202090292.png


"次元迁移" 展示了未来10个不同领域的场景,包括医疗、家居、穿戴、物流、饮食等,全面展示了可能的未来发展前景。这些场景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从当下的世界跃迁到未来。

在这10个场景中,设计师与人工智能进行深入对话,共同构思和描绘了30个未来画面。这些画面涵盖了各个方面,有一些更加侧重于技术方面的进步,例如更高效率的全面智能物流系统,有些则专注于增强情感体验,例如能够理解人类情感的智能穿戴设备。这些未来画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多元化和充满创新的未来世界,鼓励我们思考和探讨科技与人类生活的融合,以及其对未来社会的深远影响。

1697202114898.png





 多元重构  Multifaceted Restructuring 


面对可预见的未来,一种重要的观点是通过增强智能产品的情感属性,以共情作为基础,使得人类和智能产品之间可以建立互相理解、合作和包容的关系。然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实现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设计,以确保这些智能产品能够完美融入人类社会,并成为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这种情况要求设计师摒弃传统的设计观念,寻找新的创新角度来重新构思未来智能产品的设计。他们需要思考如何使智能产品更加人性化、更具有情感智能,以促进与人类的更加深入的合作和互动。这个过程不仅仅关乎技术,还关涉到如何将技术融入到人类社会中,以创造出具备高度共情能力的未来智能产品,这将在未来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

1697202136651.png


"多元重构"这一板块旨在将学术研究转化为互动体验的展览板块。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尝试探讨如何从全新的视角重新构思智能产品的情感化属性,以此为设计提供指导。我们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人与智能产品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融入到智能产品的设计过程中。

这一研究工作包含了三个核心要素:场景、角色和性格。首先,场景指的是智能产品与用户交互的不同情境和环境。其次,角色涵盖了智能产品在不同社会或文化情境中所扮演的行为和功能,例如医生、教师、父母、朋友等。最后,性格包括了智能产品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就如同人类在社会中具有多重角色和多样性性格一样,未来的智能产品若要融入人机社会,也需要从这三个要素出发进行全面思考和重构。这种多元化的重构方法将帮助设计师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思考未来智能产品的设计,使其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的社会情境,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情感化的体验。这一展示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呈现,也是未来智能产品设计的重要参考和启发。

1697202152789.png

参展者从互动区域中选择自己所期待的未来智能产品重构要素


1697202177684.png

不同参展者在墙面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人格转译  Personality Translation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工智能的情感系统视为人类情感系统的照搬复制,因为智能产品应该具备独特的情感机制,以解释其独特的内在特征。在进行相关的研究时,我们发现了许多类似的研究,它们通过广泛的用户测试和质性研究方法,总结出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智能情感系统。这些系统就像人类的性格模型(例如大五人格特质模型、MBTI等),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存在独特的维度和属性。这些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情感表达方式,并为其情感机制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以确保它们能够与人类用户建立更加深入和有意义的情感联系。

1697202215261.png


"人格转译" 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系统,一方面是人类的人格,另一方面是智能产品的人格。人类的人格可以通过诸如外向、社交、独立、亲和等词汇来描述。而智能产品的人格则通过可服务、社会倾向、功能障碍等类型的词汇来描述。在这个作品中,智能产品的情感系统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它与人类的人格系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同时也相对独立存在。

这个作品强调了智能产品和人类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在人格特征方面。虽然智能产品的情感系统可以与人类的人格系统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但它们仍然是两种不同的体系,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目的。它引发了深入探讨智能产品与人类之间的交互和共生关系,以及如何使这些关系更加协调和富有意义。

1697202239932.png

1697202279785.png


展览名称:未来图景 FUTURESCAPING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 主体活动板块 主题展览


展览时间:9月21日 - 10月25日

工作日 11:00-18:00、周末 11:00-20:00

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NEEDART艺术空间 

北京朝阳区望京街9号万科时代中心·望京B1中庭


 关于 

 未来图景2023 


未来图景(Futurescaping)是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通过原型设计和空间叙事的方式推演未来并塑造集体想象力。它持续启发我们对未知前方的想象,基于设计未来工具,将未知与想象的未来变得触手可及。乌托邦式的完美未来早已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透过折射现实的想象棱镜,引导我们从未来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预见中推演可见的未来。

本次展览作为国内首个以“未来图景”为主题的学术性研究型展览,它将展示设计学与未来学交叉领域的工具和成果,帮助我们想象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本次展览将向观众展示设计未来学的多元视界图、能力体系图、方法工具图、演化脉络图,分别呈现未来光锥与替代性未来、超学科学科知识与能力建构、未来研究演进与设计转型趋势、设计预见流程方法与未来学工具集,通过可视化的形式想公众普及与展望设计未来学这一新兴的超学科领域。展览作品将围绕“共情化原型”、“数字化场域”、“新太空叙事”三个单元主题,带领观众探索人与AI的共情共生、智慧城市的演进以及安居太空的愿景,通过课题组的设计和开发,展示出多元化的未来场景。未来图景旨在激发观众对未来的思考,感受和体验“设计未来”的潜能。“设计未来”不仅是一个学术概念,更是一个行动号召,呼吁公众共同投身于未来图景的构建,以开放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共创更加美好的合意未来。


策展团队

清华大学设计未来课题组

总策展人:付志勇

策展人:陈娱

单元策展人:朱琳 赵季儒 张晋 李嘉薇

展览总监:李寅

展览统筹:钱沣盈 李健文

策展团队:师佳源 杨博琳 包毅涵 杨瀚辉 武鸿飞 王麒瑞 何思倩

活动统筹:白天琦 龚萍

媒体宣传:王麒瑞 熊芮琳

视觉设计:刘世豪(仙人)、周圆圆、薛媛、周芳同

空间设计:沈星逸、张源峰

拍摄团队:柏雯瑛

施工团队:睿彩图文


创意设计团队

未来图景展览:付志勇 陈娱 李寅

设计未来学板块:李嘉薇 林旭 钱沣盈

共情化原型板块:赵季儒 武鸿飞 杨博琳

数字化场域板块:张晋 何思倩 师佳源 包毅涵

新太空叙事板块:朱琳 王麒瑞 杨瀚辉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清华大学设计未来课题组

支持单位:青年设计100、Needart艺术空间、望京街道

合作单位:源宇科技


NEEDART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万科时代中心下沉广场


1697202339825.png

展览持续开放中

期待您的到来



返回顶部
© 北京国际设计周 京CP备160345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