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主题展览 | 心“自然”,何须远行?


长假将至,想必很多人都为计划已久的旅程,摩拳擦掌。“出逃式”长假似乎已经成为了城市生活的缓冲,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段旅程、一个景点、一段放空......而是为“心”找一个空间,沉思过往、当下与未来。设计周主题展《 合应自然——设计助力人类永续发展共同体 》,正是这样一个空间。

国内外深谙中国设计精神的25位设计师,以气韵、观理、形神、知行等19类关键词为切入点,通过作品阐释中国文化背后独有的设计基因,在近3000平的空间内,打造一处中国精神“桃源”。





传统村落:建筑师吕品晶带队的板万村改造,无异于拯救文化生态,不仅是建筑和设施的改造,也是乡村空间关系的适应更新,是乡村人际关系的织布弥合,是乡土文化的激活再生。




山水塑性:设计师邹游对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发现服装背后的符码故事在广袤的自然环境中,服装已经成为一种“形状”嵌入其中。设计师李迎军将中国几千年来“一片布、十字型结构”的服装塑性方法,揭示中国传统服装的非构筑式、整一性、平面化。






材料基因:组成手工艺的基因是材料以及对材料的加工方法,突破材料的细胞壁垒,释放手工艺对材料应用方法的能量,超乎你想像!





一木可栖:没有一个时代,像我们对物质利益的极度追求和对内心精神的极度渴望,如此矛盾,以致熙熙攘攘终日营营。设计师仲松的古今如梦,为我们呈现一个“生存场”,设计师彭文晖将家具的“味觉系统”唤醒,让人可以暂时栖息。





一本书,足以撬动心的内在力量:在设计师吕敬人和刘晓翔眼中,书籍不仅为文字阅读,还包括形态阅读、触感阅读、交互阅读、聆听阅读、语境阅读......一本书的设计是一座桥梁的搭建,可以走进作者、读者、设计师......的心。




展览的空间是暂时的,而其构筑的合应自然的精神,却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展场带走,将它慢慢培养、长大,为自我提供一片林荫休憩。


返回顶部
© 北京国际设计周 京CP备160345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