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北京国际设计周,汇聚创新智慧

设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智慧。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国际设计师,举办了超过500项创意设计展览与活动,其中,专业论坛超过100场,国内外的各类设计思想、设计潮流和各细分领域的设计思考及探索在这里风云际会,思想的碰撞和交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一个具有大格局、很强包容性和很高国际化程度的国家级设计领域思想与观念交流盛会,己经成为汇聚社会广泛资源的全城设计互动,成为设计传播的全民设计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全球视野、本土化设计创造力的展示地,成为中国“大设计”思想与实践的推动者。

(一)以问题为导向,创新设计描绘未来图景


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为“设计2020”,聚集全球创新智慧关注未来发展路径。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的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一系列举措,都已经不仅仅是中国老百姓关注的话题,鉴于中国经济体量对全球经济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中国的未来路径也成为了国际业界关注的热点。设计周的主题展、设计市场以及相关论坛都把智慧、绿色、未来作为关键词,生物设计、人工智能设计、人居场景设计、文化遗产再设计、亲子设计、安全设计、VR设计等等新的设计模式和工具在此次设计周亮相并进行了堪称激烈的讨论,甚至有些学者开始质疑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当然也包括对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公平、伦理等问题的焦虑。思想的交汇成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最有特质的一个部分。

当然,除了坐而论道,设计周也带来了更亲民的创新案例,设计市场重点关注安全、健康、养老、儿童等的家居智能化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给设计师、生产机构和消费者带来许多惊喜和启示。水槽洗碗机、可以喝的书、触觉设计腕表……设计周期间,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件获奖作品集体亮相,人们在这里触摸文化创新、生活智慧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设计对生活带来的改变表示惊叹。随着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装备业、农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产品、创新服务以跨界的模式层出不穷,成为催生新经济、新业态的重要驱动力。

(二)全面提升设计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加设计周的设计师、建筑师共同认为,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应发挥设计师的主导性作用。应该以设计的力量推动村落复兴,在传承乡村生活美学的过程中寻找失去的文化记忆,重建乡村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因地制宜地探讨和实践绿色、文化、旅游、经济发展道路,以多元创新的方式为地方发展注入活力,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创意设计对老城区进行有机更新、微循环式改善,使传统胡同街区更有活力和生机。这些年来,设计周以大栅栏、白塔寺、什刹海、朝阳门、前门东区等区域为探索的起点,通过“设计街区”等计划项目,将创意设计与商业运营相结合,在老街区开办咖啡馆、茶馆、书店、设计品商店等,让老街区的创意品位得到提升,形成了适合、适度、适用的生活方式。这类针对老街区的设计更新方案,是设计周对改善城市环境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实践。

城市空间的商业化开发和宜居环境的平衡、传统文化元素的保存也是本届设计周关注的焦点。按照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设计周集中展现了世界范围内的一些创造性设计解决方案。比如,有设计师探索通过水中月、镜中花、窗上影、檐边雨、笼中鸟等四合院生活场景通过的艺术再现,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些场景配合展览和观众介入,使四合院重新充满了活力;歌华创意设计服务中心则探索在青龙胡同建立老旧城市小区更新和再生的生态体系,营造“传统居民社区”与“新兴创意产业”的“新邻里”关系,满足其中居民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此类通过设计提升生活品质的活动,体现着设计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也是设计价值的具体体现。

“在经历了现代化进程之后,设计如何回归更真实的生活设计,传统文化之审美及生活之道成为其中一条路径。”在设计周751设计论坛上,专家表示,中国设计师要追求东方生活美学,以“百姓日用即道”为目的,找寻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本来联系,才能构建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展之一的以“技术伦理”为思考的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在中华世纪坛和中央美术学院同时举行。展览中有这么一件作品:艺术家从在街头捡到的烟头和口香糖中提取出人体基因,采用法医技术和生物监测手段还原了主体的面部特征,做出了人脸模型。观众首先惊讶于模型的精准程度,后来有人开始担忧:技术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任意细节获取关于人的全部秘密,那我们的私人信息将在未来的世界中毫无隐私可言。这涉及到了设计哲学的问题,一方面是审视现有科技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导致的伦理危机,探讨技术进步对社会传统道德的冲击;一方面与公众一起思考:设计是不是应该减少人类的焦虑,通过返璞归真增加人的幸福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以“技术伦理”为题,我们力求使艺术家、研究者和公众围绕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展开对话,从而形成设计的社会责任与伦理意识。

(三)北京冬奥的序曲


北京2022冬奥会的设计也是本届设计周的热点。如何把握奥林匹克的理念,利用冬奥会进行国家形象塑造和推广;如何把握国际通用标识语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冬奥形象景观体系;如何利用冬奥契机提高中国冰雪运动、户外运动的设施、设备、器材设计制造水平;如何利用新媒体前沿技术为2022冬奥会的全球传播建立新标准?中国的设计师、学者、管理者与来自国际奥组委以及悉尼、雅典、里约、平昌等奥运会、冬奥会举办地的设计领导人、专家进行了深度的讨论和交流,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思考。会后许多艺术院校和设计师立即投入了会徽设计的工作,可谓立竿见影。相信创新设计将成为2022冬奥会达到非凡、精彩、卓越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本届设计周最动人的口号是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范迪安先生喊出的“未来已来!”,确实通过设计周前瞻性的展示、讨论,我们已经看得见未来的模糊身影,但走向未来的路仍然有无数的未知和问题横在面前。问题所指即为发展所向和机遇所在,“大设计”思想将为日益复杂的城市发展、产业融合、商业价值与民生品质等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多方共赢的解决方案。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表示,设计周未来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全球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引入到中国,并为世界贡献东方设计之道,持续成长为世界设计理念的交流中心和设计新概念的发布平台。




返回顶部
© 北京国际设计周 京CP备160345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