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①。”古往今来,无论是城市之规与建,或是事业之谋与划,只要精心设计,用心经营,终会工足事成。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②。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时时有新的东西产生,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才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城市之更新亦是一个求变的过程,城市只有在更新变化中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①出自《诗·大雅·灵台》,释义:开始规划筑灵台,先是测量后建造,庶民百姓齐努力,不多几天就建成。
②出自《周易·系辞》,释义:“日新”、“生生”就是不断变化,更新。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时时有新的东西产生。
一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糙到精致、从萧条到繁荣,再到宜居,不仅与规划和建设分不开,且与更新和可持续运营密不可分。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展览便以“经之营之、生生不息”为主题,设置五大板块、十七个主题、八十七个案例,通过展现不同区域、场景、类型的城市更新项目,从运营者、管理者、设计者等多重角度来阐述城市更新运营过程中的成果与困境、创新与突破、探索与实践,同时也希望以此激发大众对城市更新与可持续运营的关注与思考。
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高峰论坛上,演讲嘉宾有来自国内一线城市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经营管理者,有城市更新行业里的学术专家及设计者等,他们围绕“遗产观下的城市更新与运营”、“城市更新与社区美好生活”、“更新运营与场所营造”、“艺术科技助力城市更新”等五大主题进行了深刻而生动的阐述,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和共鸣。
以下为整理汇集各位专家针对此次城市更新展览及论坛而作的演讲题目、口号及观点(第二期)。
05
丁平
北京创意亮点五十五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 演讲题目:《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 口 号:城市一直自己在更新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引导和迎合,而不是翻新。
● 观 点:城市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城市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创新之地。面对城市更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谁是这个城市的深度使用者?经济、文化乃至城市精神的代言人?这一群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我们要不要把他们留下来?如果一座城市没有办法留住年轻人,那这个城市会是什么样子?而城市一直是那个少年,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当那个少年老去时,新的少年会回来,而此时,城市自己就在更新了。
北京亮点文创园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而设计营造的。面对那些高大上的词汇概念,我们应该保持警觉,比如说智慧城市、科技城市等。在生活忙碌、信息爆炸的当代,我们能不能不要活得那么用力?而是真正从一个人的画像开始去打造一个地方,从一个地方打造一座城市,让城市留下一些温暖,让年轻人留得住。让他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生活,也可以创造财富;同时让父母也可以很放心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地方工作。而我们心里也很欣慰,他们在这里变得很实在,不那么浮夸,不那么着急。
06
郭冰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西城分局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副科长
● 演讲题目:《“西师联盟”——责任规划师的西城模式》
● 口 号:(1)责任规划师制度是一种创新,未来责任规划师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2)责任规划师制度是一种创新,要像经营社群一样管理责任规划师,让责任规划师在工作中获得价值认同、价值增长和价值回报。
● 观 点:((1)随着北京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时代,加强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协调和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的城市品质提升成为了当前的核心工作内容,同时也是基层治理向精细化转型的过程。责任规划师制度作为应对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于2019年被正式提出来。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历史文化名城和核心承载区之一,责任规划师工作的探索启动较早,在充分发挥属地积极性、利用团队协作优势、搭建平台支撑等方面下功夫,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西城模式,为全市的责任规划师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2)责任规划师制度是一种创新。他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提供决策者更加专业的建议,还起到了连接百姓与政府之间桥梁的作用。他不光从技术层面为领导的决策把关,更把百姓的真实需求带给决策者,从而使得城市更新项目更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说,他同时完善了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机制,提升了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和精细化治理能力,在正向影响城市建设的同时,增加了百姓的获得感。
07
赵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所主任工程师
● 演讲题目:《向阳而生的城市微空间——公益基金助力城市更新实践》
● 口 号:发现需求、链接资源,撬动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
● 观 点:随着北京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阶段,城市规划建设重点逐渐向人们身边的微观空间环境转移,更加强调公共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与环境品质提升。其中,小微公共空间作为城市街头巷尾分布最广泛的公共空间类型之一,尽管面积微小,却承载着儿童嬉戏、老人健身、人们休憩交际等生活功能,其更新改造方案更需要精准定位和精细化设计。
为此,中社社区培育基金携手市规自委朝阳分局、朝阳区民政局、朝阳区农工委、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发起了“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尝试以“政府引领、责师带头、居民共建、社会参与、公益支持”为原则,利用公益基金调动社会多元参与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提升项目。项目依托公益基金和责任规划师制度,精准链接政府、市场及社会各类资源,搭建了孵化创新城市更新实践的灵活舞台。以较小的人财物力成本,不仅推动5个兼具实用性、创新性、落地性及可持续性的微空间改造试点落地,更以公益投资撬动各方可持续跟进投入,取得了切实可见的实施成果与可观的社会效益,形成了“政府引领、社会出资、责师出智、居民共建”的小微公共空间实施模式,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08
王辉
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 演讲题目:《用文化赋能打造老城复兴新地标》
● 口 号:用文化为首都城市更新赋能。
● 观 点:城市更新需要做足老城的文章、做足文化的文章。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要通过保护历史建筑和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保持文脉的连贯性,留住城市记忆和乡愁,体现人文关怀,这是老城最大的特色。同时也要兼顾升级后的功能业态与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
“文化+”是老城功能腾笼换鸟、升级换代的有效路径,通过文化为城市更新赋能。要注重引入具有活力的文化艺术机构、艺术家、设计师等,提供贴近市场、贴近群众的文化产品供给,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避免曲高和寡,实现可持续运营。
隆福寺街区更新通过一种渐进式的、生长式的、混搭式的、修补完善式的改造,让隆福寺重新融入城市空间,并为隆福寺地区注入新的活力。隆福寺街区更新有力推动了北京市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平房腾退和修缮,留住街区特有基因,延续胡同历史肌理,保留北京文化特色,恢复历史建筑风貌,优化整体环境品质,打造静谧宜居社区。不仅描绘了一个老北京的兴衰故事,更是这座城市不断革新的缩影,让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中华与世界文明协调共融。
09
崔志鹏
北京华熙汇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演讲题目:《打造新型街区式商业,唤醒城市活力》
● 口 号:建筑只是表皮,内容才是灵魂。
● 观 点:设计,只要是服务于人的,都应该把自己先假设为目标客群去体验、感受,而后再设计。商业设计更加复杂,一切出发点都应是服务于运营,而运营也需要有明确的内容去充实。曾经的商业建设都是场(设计,建筑)——人(招商运营)——货(商家,活动,内容),招商和运营过程中大量的拆改,对整体周期亦有影响。改变这一切就需要改变顺序,货(商家,活动,内容)——人(招商运营)——场(设计,建筑)。这样才能提供相对准确的设计输入。
物业自持,定位准确,业态配比,内容更新,自主IP才能让商业持久。而物业自持是根本,一旦被分割销售,业态无法控制,只会造成小业主的自相残杀。很多商业综合体有着高大上的表皮,而分割销售,定位不清晰,结果就是运营几年后只剩下华丽的外衣。
华熙LIVE融合文化体育、文化娱乐、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文化生活五大文化业态,以全业态“沉浸式互动文化体验”为目标。每个单独的个体中五种业态综合设置,大到片区形成华熙LIVE,小到单体的HI-UP,五种业态均贯穿其中。
华熙LIVE最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内容和综合运营,结合当地情况的强大内容创新能力,打造场景,创造多维互动体验,以引人、留住人。
10
张立雷
北京天桥衡融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 演讲题目:《艺述天桥焕新城市精神文脉 演艺新旧共生交叠》
● 口 号:充分挖掘历史基因与历史空间,聚焦保护更新利用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共生,切实在产业发展利用中推进老城的保护与更新。
● 观 点:系统性梳理街区现状,深入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切实推进老城资源保护利用、业态调整升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街巷环境改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与发展这几大重要方向。在老城保护更新中紧扣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核心,挖掘天桥区域特色、历史基因,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加强区域设计等,做到对老城的保护更新,聚焦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古都风貌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实现老城保护更新与产业运营的深入融合,使天桥演艺区成为国际一流的文化交流之地及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载体。在服务民生需求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两大利用原则下,推出“天桥•艺巢计划”和“便民服务体系”两轮驱动思路。艺巢计划是通过打造天桥文化平台,吸引文化产业的流入,在承载和积聚区域内文化资源的同时可导流至艺术社区,形成整体性艺术氛围和体系。稳步实现区域业态提升,促进区域的产业活力再升级。便民服务体系的打造通过在文化助流社区的同时融合在地的居民实在需求,打造属于具有天桥特色文化的便民性服务业态。通过两大实施思路,逐步实施区域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提升区域活力,使之成为演艺区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通过天桥演艺区的持续产业化运营,天桥演艺区文化产业资源集聚,也让我们看到了天桥土壤对文化艺术创作、建筑设计、文创IP、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依托天桥文化链发展的产业创新,逐步完善智慧多元的产业运营平台,向社会各界发出天桥共生的邀请与信号,邀请各类优质产业资源聚焦天桥,共同推进天桥文化产业发展,聚焦老城更新与产业运营互助共生,撬动天桥历史密码,共同打造新天桥,助力文化中心建设与中轴申遗。
11
杨栋
北大资源集团文化公司副总经理
● 演讲题目:《北大资源 文创天竺》
● 口 号:文化园区借助文化产业运营与建筑美学改造,对城市更新和原有建筑遗存进行活化和赋予新的生命力。相信文化的力量!
● 观 点:文化园区运营除了具备办公、交流、体验、消费等功能之外,更需要具备传播属性,成为打卡地和文化体验目的地。文化园区首先要有自己的标签和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通过文化产业布局,以艺术中心为核心,提供文化常识,开展文化交流,恢复历史记忆,与体验手段结合、与科技表达结合、形成文化消费体验打卡的驻留地。
文化园区持续运营还要考虑生态圈的打造,形成24小时活力园区,配套带有文化属性的浸入式消费体验,打造文化艺术旅游消费街区,支持文化夜市发展,促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公共文化空间是园区运营活动的主战场,以北大资源雕塑公园为核心载体,在聚合国内一线艺术家和国际大师资源,呈现国际水准艺术展览的同时,组织兼具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如建立顺义区文化艺术共享空间、公共美育活动、街区阅读空间、文创产业高峰论坛、北大创业训练营、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等。通过活动打造园区IP,吸引城市民众前来进行“打卡”成为新的短游目的地。
往期回顾
01 |经之营之!做城市更新的追梦人!(上) |
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高峰论坛
明日我们将继续分享演讲嘉宾们针对此次城市更新展览及论坛而作的演讲题目、口号及观点(第三期),敬请期待。
地址: 北京市 东城区 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A座8层
邮编: 100007
电话: 010 84186820
邮箱: info@bjd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