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①。”古往今来,无论是城市之规与建,或是事业之谋与划,只要精心设计,用心经营,终会工足事成。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②。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时时有新的东西产生,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才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城市之更新亦是一个求变的过程,城市只有在更新变化中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①出自《诗·大雅·灵台》,释义:开始规划筑灵台,先是测量后建造,庶民百姓齐努力,不多几天就建成。
②出自《周易·系辞》,释义:“日新”、“生生”就是不断变化,更新。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时时有新的东西产生。
一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糙到精致、从萧条到繁荣,再到宜居,不仅与规划和建设分不开,且与更新和可持续运营密不可分。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展览便以“经之营之、生生不息”为主题,设置五大板块、十七个主题、八十七个案例,通过展现不同区域、场景、类型的城市更新项目,从运营者、管理者、设计者等多重角度来阐述城市更新运营过程中的成果与困境、创新与突破、探索与实践,同时也希望以此激发大众对城市更新与可持续运营的关注与思考。
城市更新,最早是在1980年初,由陈占祥提出。后吴良镛于1990年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概念,再后来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学者给予了城市更新以新的理解与诠释,张平宇的“城市再生”、吴晨的“城市复兴”、于今的“城市更新”等。这些理念不再局限于物质环境,而是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物质与非物质环境的综合整体考虑。通过这些理论和概念,同时结合城市更新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城市更新与运营密不可分。同时,成功的城市更新与可持续的运营均体现了以下三点:
以人为本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有机更新首先应该考虑人的需求。
更新者需研究人与城市和谐的基点,即如何使人与城市更好地相融?城市要宜人居住,宜人发展,同时,这种宜人居住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又是人自己创造的。人对城市的依恋和需求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城市的更新和发展也是不断满足市民需求的过程。
更新者需了解“为谁而设计”以及“满足谁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调查访问等采集使用者的行为方式,对其需求更加了解。从细节出发,从一点一滴考虑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小到每一处公共空间、每一个垃圾桶、每一块指路牌,大到社区改造、社群营造、公共场所改建,一切以使用者为本,是城市更新的立足点与归宿。
共建共享
在这个新运营时代,城市更新不是独舞,是多方参与角色的共建、共治、共享,是持续更新后的共同成果。
管理者、投资者、设计者、建造者、运营者、业主,每一个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城市的更新与可持续运营,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对内平衡各方需求,对外打破层层壁垒,从而使区域价值得以增值,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此次设计周展示的“大遗产观下的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与社区美好生活”“更新运营与场所营造”几大板块,以实际事例来诠释着如何联合居民、社区、在地商家和社会力量共同深入改造,又是如何共同进行持续的运营。从以天桥、大栅栏更新为例的北京中轴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到菜西片区的腾退与可持续运营、隆福寺的更新与活力再现、再到现象级网红——万科小街的再生,以及上海八佰秀的改造利用,共展示40余组优秀设计及运营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从运营者、设计者、管理者、投资者、建造者不同视角出发,从人(圈层社群定位)、文(品牌产品打造)、地(在地引流与运营)、业(业态培育)、场(场所塑造)五大方面,重点阐释更新运营者在改善民生、解决居民问题、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协同合作的方式。
动态持续
城市更新,是城市内在的新陈代谢,是发展的一种动态形式。
现今,我国经历了由投资驱动的增量发展阶段,逐渐转变为以存量资源优化利用的阶段,并将长期处于此阶段。作为未来将愈加稀缺的土地资源,就需要在充分认识更新区块资源与价值的基础上,对其不断进行整合、优化、创新,而实现资源的不断增值和可持续发展,此过程便是动态持续的过程。
在此更新过程中,唯有不忘初衷,开阔眼界、提升敏感度,不断变化和更换观念与思路,在动态的变化中寻找当下最佳的平衡点,才可将更新内容变为可持续经营。这,是核心,需要我们在未来共同去探索与发现。
虽,不知未来繁华如何,然,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于人,有了城市更新的目标与理想,“经之营之”必将花开蒂落;于城市,会有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投身于此,持续运营,“生生不息”。
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高峰论坛上,演讲嘉宾有来自国内一线城市的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经营管理者,有城市更新行业里的学术专家及设计者等,他们围绕“遗产观下的城市更新与运营”、“城市更新与社区美好生活”、“更新运营与场所营造”、“艺术科技助力城市更新”等五大主题进行了深刻而生动的阐述,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和共鸣。
以下为整理汇集各位专家针对此次城市更新展览及论坛而作的演讲题目、口号及观点。
01
康文玲
国外策展部分专家代表 北京十乐文化公司创始人
● 演讲题目:《创意激活 旧区焕新》
● 口 号:文化为创意行动提供了平台,也为城市历久弥新提供了可能,而这意味着要全盘考虑它的整体影响及效益。以这种方式来看待以往的资源,或许有助于为将来预想、启发并建立信心。
● 观 点:从2017年在北京西店记忆项目与鲁尔工业区Paul Lawitzke先生、雪城大学建筑学院Michael Speaks 院长一起探讨城市更新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可持续全球的主题.......到2019年,得到英国BOP创意城市团队的大力支持,他们刚完成为美洲开发银行提供全球城市更新的40个成功案例,Lucy Minyo女士为我们从其中精选了17个案例,并且结合德国鲁尔工业区以及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这类十年来已在世界城市更新项目当中引为经典的城市区域型案例。2020年,雪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提供的自2016年以来每年所做的全球城市更新调研测绘的纪录,从中我们选取了10个近年来从设计到运营的精彩示范,完成了今年的国际案例。
城市更新的概念近30年来已在全球风风火火地燃起了区域创新以及文化保存推动的强大力量!以设计及创意解决城市旧区问题,以新型内容导入既有空间已成为全球城市竞相推动的城市规划策略,期待城市更新主题也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持续提供以设计引领城市创意的美好国际交流平台。
02
霍晓卫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规划师,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演讲题目:《守望活化 开放包容 DIBO的价值观》
● 口 号:更新与运营体现了城市作为有机体的生命力。
● 观 点:主要介绍了成立DIBO联盟的背景原因、组织构架、运营管理,以及DIBO的陶溪川实践。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文化遗产地成为城市最重要的IP;城市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从“房地产”到“金融资产”;可持续的遗产地活化极具挑战。这是成立DIBO联盟的四个主要背景。
清控遗产DIBO联盟是由清控人居遗产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联合发起的平台机构,旨在建立面向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活化工程领域的咨询设计(Design)、投资(Investment)、建造(Building)、运营管理(Operation)一体化的资源对接与合作平台,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术科研机构、政府性平台机构、社会组织与企业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
DIBO的愿景是坚持正确的“遗产观”,从“政府+学术专业团体”的传统保护主体中走出来,以开放、务实、合作的态度团结有志于遗产保护与活化的最广泛的DIBO社会组织与企业,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项目开展过程中各方共识的达成,推动并保障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活化过程中的优质资源对接、高质量落地与可持续管理。
03
贾蓉
CityliNX设计联城创始人,翊翎资本合伙人,翊翎创新港负责人
● 演讲题目:《城市更新复杂系统的价值创新与实践——从历史街区到价值创新场域》
● 口 号:城市更新的价值运营,就是创造和维护让每个人都能更美好,更有创造力且不断演进的价值场域。
● 观 点:城市更新是个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不断更迭创新的复杂巨系统。城市更新的发展可持续,首先要正确理解社会发展所处的代际、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下确定城市更新的目标;其次要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生态位以及如何参与到城市更新的全过程系统;第三,要不断的创新建构城市发展与运营的原真可持续价值;第四,城市更新更重要的是建构文化代际传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生态。
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最关键的是构建城市更新复杂系统的适应性创新与迭代的动态实践路径。我们在具体案例的实践中发现,无论是大栅栏更新计划——历史文化街区的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迭代、新街高和楼宇更新——资管目标下老旧资产商办项目的腾龙换鸟与迭代创新、东外五十六号园区&翊翎创新港——园区生态的价值网络建构与创新,都是在复杂变革下重新深刻理解城市更新的创新、灵活与适应性,建构多利益相关方网络的原真性价值创造。任何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在于文化、社会、经济多元目标下的效率提升、成本优化、体验增强与创新促进,更重要的是对于“人”这一主体的极大关注,以及承载向社会输出价值功能的场域载体。
有机动态的迭代更新与创新实践路径是城市更新项目在模糊中探索系统韧性与持续有效价值的重要路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与认知城市更新大环境与项目本身,并分析不同方面的目标体系,构建不同主体协同的机制与利益关系网络,采用自上而下刚性目标与自下而上弹性迭代相结合的路径,维护好系统目标与不同阶段的动态平衡,同时基于创新与小微实践的不断迭代,找到具有真实价值反馈结果的有效行动路径,方可形成具有代际传承与生态智慧的城市发展可持续。
04
高轶
北京金恒丰城市更新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 演讲题目:《“新”城市保护更新模式探索》
● 口 号:城市更新就是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社区的公共环境,创造片区的商业生态,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观 点:通过“菜西项目”实践探索城市保护更新“新”模式。
(1)新总规——老城不能再拆: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北京老城是首都历史文化的精髓所系;
(2)新政策——申请式退租:老城区降低人口密度新尝试,充分尊重居民个人意愿;
(3)新模式——盘活城市资产:企业策划,居民参与,共同挖掘老城价值。培育专属品牌,搭建资源平台,拓展增值服务。
菜西试点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落实了指示,践行了总规,惠及了居民,保护了风貌,改善了环境,盘活了资产。“菜西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三年亮相、五年完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社区公共环境,创造片区商业生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最终目标是探索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城市更新道路,让老胡同里的老居民过上新时代里的新生活。
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高峰论坛
明日我们将继续分享演讲嘉宾们针对此次城市更新展览及论坛而作的演讲题目、口号及观点,敬请期待。
地址: 北京市 东城区 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A座8层
邮编: 100007
电话: 010 84186820
邮箱: info@bjd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