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览
| 未来图景 2024:新太空家园 |
展览时间:2024年9月30日~10月23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地坛公园方泽轩文博中心
2024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题展览 “未来图景2024:新太空家园”, 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 北京博物馆学会和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展览带领我们展开对人类宇宙家园的想象与探索,直面地球生态危机下的太空移民愿景。展览揭示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导致的太空移民趋势,引发对文明延续的深思。星际旅行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塑造移民群体新身份,挑战文明同一性。社会层面,建立全球治理框架和伦理标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前进的关键。这场展览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思想触动,引导我们描绘人类在宇宙中的壮丽未来。
智能材料革命
PART 01
从科幻到现实
智能材料的概念最早由高木俊宪于1990年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在最优条件下响应环境变化并根据变化表现出自身功能的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智能材料强调其集成的信息特性和与环境的互动。罗伯特·E·纽纳姆和格雷戈里·R·鲁肖进一步指出,智能材料能够感知、驱动甚至学习,以响应环境变化。总体来说,智能材料的核心在于其对环境刺激的响应能力,这与生物体的功能非常相似。
在科幻作品中,智能材料常常被描绘成未来科技的核心元素。在《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中,行星发动机和太空电梯使用了智能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在极端环境下自我调节和修复,这使人类能在极端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黑客帝国》描绘了使用了生物技术和智能有机材料的人机界面,这使得人类能够直接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和互动。钢铁侠托尼·斯塔克的战衣使用了能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特性的纤维,如温度调节、防水等。这些材料除了能与环境交互外,还降低了使用损耗、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钢铁侠》电影中托尼·斯塔克的智能战衣
现今,随着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共同探索,许多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中的材料逐步在现实中应用,推动着各个领域的革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材料将在外太空基地建设、宇航员服装、生命支持系统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太空任务的安全性和效率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科幻到现实,未来的世界的材料将更打造出一个更环保、智能和高效的世界,智能材料革命正进行时。
PART 02
能思考的物品
人机交互领域的学者对智能材料的探索涵盖了日常生活、STEM教育、安全防护、医疗健康很多方面,为用户实现更可用的交互和个性化定制,为未来产品的研发奠定了高效低成本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些智能材料不仅能够感知和响应环境变化,还能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不断优化自身性能或提供反馈,如同拥有智慧和思想。
研究者们展示了如何利用智能材料来增强用户体验。例如,一些论文探讨了可变形材料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这些材料可以根据用户的动作和环境变化调整形状和功能,从而提供更舒适和个性化的体验,如基于智能材料的可变显示屏和触觉反馈的增强现实手套等。还有许多研究集中在如何利用智能材料和交互技术来改善健康和福祉,一些智能织物被应用在健康监测中,并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柔性电子皮肤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它能感知压力、温度和湿度等多种环境参数,在新型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和机器人中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表在IMWUT/UbiComp 2023上的智能支具ThermoFit
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智能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为未来的产品开发和用户体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智能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推动各行业的变革和发展,材料商更集成的功能也为人类殖民太空奠定了工程基础,“能思考的物品”将触手可及。
航天科技·太空科技研究中心
航天科技·太空科技研究中心研发的太空工厂是一种利用太空超高真空环境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前沿技术。通过安装在轨道上的“轨道分子筛”设备,这个工厂可以在太空中创建理想的真空条件,大幅提升芯片等高科技材料的质量与生产效率。相比地球上的传统工厂,太空工厂不仅能减少杂质污染,还能降低能耗、提高产量,预示着未来半导体制造的新突破。这项研究展示了太空环境对工业制造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推动微电子产业方面的应用。
PART 03
会呼吸的材料
智能材料对环境刺激的响应能力不仅限于人工合成的智能材料,天然生物材料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智能特性。天然生物材料随着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特性,这不仅是其作为生命体的优势,也揭示了减少化工材料使用的可能性。
环保是未来智能材料的主题。例如,Plap项目通过含有珍贵植物种子的明信片,将濒危植物重新引入城市环境。Adam Sheet由苹果渣和PVC混合而成,防水、易缝制、易切割且透光,其色彩随苹果水分和糖含量变化,减少了农业废弃物的环境负担。藻类和细菌在生物智能材料中也备受青睐。BioKnit项目结合生物技术、数字制造和计算,利用菌丝体、纤维素和3D针织作为建筑材料,形成高强度且适应性良好的生物混合结构。学者们还通过3D打印模具培育出碳酸钙生物水泥。设计师Roya Aghighi发明了一种活体可降解织物,附着在衣服上的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净化空气。生物技术和建筑环境中心的团队正在探索如何利用真菌、细菌和物理学对3D针织面料进行编程和结构应用。
BioKnit项目生产的生物拱结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自然界的深入研究,这些材料将在未来的智能材料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生物技术和现代制造工艺,未来有望创造出更加环保、智能和高效的材料,极大地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和能源绿色循环,同时也降低了运输成本和风险,为人类未来的火星移民和太空探索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Roya Aghighi发明的藻类织物
"新太空家园"
材料革命 Material Revolution
展区介绍
“材料革命”是一场由物本形式走向虚构未来的未来旅行,是实现材料在火星场景下可持续使命的展望,更是对未来火星殖民愿景的一次大胆设想。该板块由3段故事描绘了在不远的未来,人类火星探测机器人携带休眠生命,依托高科技材料成功着陆火星,并打造新型农业生态,最后培育出用于构建未来星际日常生活的新型材料。材料革命的展示,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无限想象,也促使我们深思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于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地球上。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突破的同时,更应关注科技如何服务于人类的长远福祉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欢迎您9月30日~10月23日走到
“未来图景2024:新太空家园”
展览现场,
共同设计未来图景!
关于 2024 北京国际设计周
北京国际设计周于2009年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之际首次举办。2024北京国际设计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历年形成的品牌影响力基础上,以“辉光日新”为主题,通过社会化举办、市场化操作和常态化运营三个举措,广泛与区域和行业链接。活动突破往年一时一地的限制,由贯穿全年、辐射京津冀及海内外的系列活动构成,特别是首次打造了设计周地区间和海内外的国内国际双联动。
关于 清华大学设计未来课题组
本次展览策展团队为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课题组全体师生团队,该课题组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付志勇副教授主持,依托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和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立足设计未来研究,聚焦前沿创新理论、工具与实践方法,不断推进未来素养(Futures Literacy)与未来福祉,以期与各领域涉众共同创造弹性、繁荣、包容与可持续的未来。我们力图将未来思维(Futures Thinking)融入设计创新,为设计赋予未来变量,通过未来审视当下设计与技术发展路径,具备愿景预见的洞察力;我们力图将未来素养融入社会创新,在产品与服务创新实践中融入对世界观、价值观的社会人文视角宏观思考,成为塑造未来的行动派。
关于 地坛方泽轩文博中心
由北京博物馆学会、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公园管理处三方联手打造的“地坛方泽轩文博中心”是一个集展览展示、社教活动、文艺展演、非遗体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阵地。本中心以东城区历史文化景观、文物保护单位、重要街区、名人事迹、非遗技艺等为展示内容,结合地坛特有的“地坤文化”与“民俗文化”。通过展览、交流、教育、体验等形式,形成区域特色文化展示、交流、共享的重要窗口与平台。在这里游客可以观看到定期举办的各种展览、艺术节、文化雅集、国学讲堂和非遗体验课程等活动。
地址: 北京市 东城区 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A座8层
邮编: 100007
电话: 010 84186820
邮箱: info@bjd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