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秋的圆月邂逅国庆的红旗,京城的文化版图被双重喜悦点亮 —— 不仅孔庙和国子监的红墙、万寿寺的古柏、天坛地坛的秋光里藏着浓醇文脉,北京国际设计周更以一系列重磅活动加码节日氛围:“焕新空间 活力西城”主题展解锁创意新场景,第八届北京花植节传递自然美学,“又见东方・天坛之韵”中秋云赏月慢直播送上诗意陪伴,“光之线条 —— 西班牙灯具展”带来异域光影碰撞。而歌华设计的一线员工始终坚守岗位,以专业与微笑串联起“活动 + 文创” 的文化消费链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元体验中焕发新生。
坚守:线上线下联动,让每处文脉都有温度
双节假期的文化场景里,忙碌的身影是最动人的注脚。在孔庙和国子监 “太学有礼” 空间,员工耐心为游客拆解 “独占鳌头” 盲盒里的科举典故,让历史知识随互动升温;景山邮政报刊亭中,他们细致整理 “紫禁之巅” 明信片,让旅途记忆能随笔墨流转;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天坛、地坛文创空间里,更是线上线下热度交织 —— 线上 “又见东方・天坛之韵” 慢直播吸引数万网友 “云赏秋”,线下员工则从文创产品陈列到体验流程引导,每个环节都倾注用心,让屏幕前的观众心生向往,让到场的游客愿驻足、愿体验、愿消费。
从清晨的开馆筹备到傍晚的闭馆整理,这些文化一线的“守护者”,既传递着古都文创、京味文创的独特魅力,更承接起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活动热度,让每个文旅场景都充满可感可触的温度。
“又见东方・天坛之韵” 慢直播(上)
“光之线条”——西班牙灯具展(下)
文创:借活动热度破圈,让文化消费活起来
货架上的爆款文创,从来不是孤立的产品 —— 它们是歌华设计对文脉的解读,更是与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联动的 “文化载体”。
“独占鳌头”盲盒以立体浮雕再现鳌头神韵,祥云、海浪元素交织着国子监“金榜题名”的美好寓意,成为学子与家长的首选伴手礼;不少在“焕新空间 活力西城”主题展感受过设计力量的游客,特意找到线下空间感受街区更新范本;“地坛看海”冰箱贴将穿过侧柏投影在灰墙上的粼粼波光与史铁生名言相映,让地坛的人文底蕴定格于日常;在第八届北京花植节的绿意氛围加持下,更添一份“把自然与人文带回家”的吸引力;“紫禁之巅”纪念邮戳明信片则将故旅途记忆与节日祝福融合,盖下专属邮戳的瞬间,便成了穿越时光的文化信物。
这些深受大家喜爱的活动及文创产品,正是歌华设计践行“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生动缩影,文创从“展品”变成“消费品”,文化消费从“单次购买”变成“体验 + 留存” 的完整闭环。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太学有礼物”文创空间(上)
北京国际设计周地坛文创空间(下)
传承:融本土与国际,让千年文脉照见当下
歌华设计的文创实践,始终以“传承”为核心,更以北京国际设计周为窗口,打开“本土文脉 + 国际创意”的传承新路径。团队深耕京味文创、古都文创,形成从IP挖掘到产品落地的完整产业链。让古籍里的符号、建筑中的智慧,能与国际美学碰撞出新火花。
这种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的文化创新,不仅丰富了首都文化消费的选择 —— 游客既能买走承载本土记忆的文创,也能在活动中感受国际设计魅力;更让文化传承有了 “活” 的落地场景:当有人因 “地坛看海” 冰箱贴重读史铁生,因 “独占鳌头” 盲盒了解科举制度,因西班牙灯具展对 “光影设计” 产生兴趣,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便在消费中悄然扎根,这正是 “设计点亮美好生活” 的最佳诠释。
景山邮政报刊亭(上)
万寿寺文创空间(下左)
北京国际设计周天坛文创空间(下右)
双节的热闹终将落幕,但文化的传承与消费的活力从未停歇。歌华设计以坚守扛起责任,以文创传递文脉,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多元活动,也让京城的砖瓦草木间,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度,又有现代设计的热度,更有文化消费的烟火气。
这个假期,你是否在“天坛之韵”的慢直播里遇见过圆月?是否在花植节的绿意中驻足?又或是把“独占鳌头”的祝福、“地坛看海”的诗意,装进了返程的行李箱?
地址: 北京市 东城区 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A座8层
邮编: 100007
电话: 010 84186820
邮箱: info@bjd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