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点项目之一,马德里主宾城市展《光之线条(The Line Dreams)》亮相启皓艺术馆。此次展览由北京国际设计周、启皓中心、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马德里设计节联合主办,是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文化交流项目之一。
《光之线条》以“光”为核心,汇聚近40组享誉国际的西班牙设计师,除了来自马德里的创作者外,还涵盖了西班牙其他地区的代表性声音。展览呈现70余件灯具、装置与空间作品,涵盖从室内照明到建筑、景观的跨领域探索,探讨光与空间、感知和创造力之间的深层关系。展览主题“光之线条(The Line Dreams)”正如策展人Javier Riera所解释的,源于保罗·克利(Paul Klee)的理念:绘画如同将内心与世界相连的线条。展览空间选择位于亮马河畔的启皓艺术馆,该展馆由世界级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其几何结构与光影交织的建筑语汇,为展览的主题营造出独特的呼应与延展。
#01
光,展开一场多重旅程
▲《光之线条》在马德里设计节展览时的现场,作品为Antoni Arola的《Reflexions micra(微光反射)》与Diego Moya的《MUTANTE - I(变体 I)》。图片来源:马德里设计节
《光之线条》来自于对“光”这一永恒母题的再度凝视。展览包含几大主题板块—— 微光礼赞(In Praise of Penumbra),光、形态与物质(Light, Form and Matter),光与景观(Light in the Landscape),可持续之光(Sustainable Light)及影像单元,通过70余件作品,构建起一场横跨自然、景观、空间与情绪的光之旅程。
▲《Aqua Fossil Gravity(水之化石·引力)》Amarist,图片来源:马德里设计节
▲《Orobourus(衔尾蛇)》Rocío Asensi,图片来源:®Jorquera
▲ 三“朵”来自Andreína Raventós的《Cayenas(花影)》,图片来源:®Jorquera
在“光与景观”这部分,展出的作品以自然为灵感,将景观带入展厅,唤起人们对光与环境关系的重新感知。Amarist的《Aqua Fossil(水之化石)》系列以雪花石膏与混凝土构成,仿佛将远古的痕迹定格于当下;Rocío Asensi的《Orobourus(衔尾蛇)》则以环形树脂雕塑象征生命与自然的循环;Andreína Raventós的《Cayenas(花影)》将3D打印技术和手工艺结合,用含苞待放的光之花向其祖国致敬。
▲ Mayice的“Strip(流纹)”系列,图片来源:马德里设计节
▲ Eliurpi 的《Lamp II(光影II)》与《Noir Lamp(黑影)》,图片来源:马德里设计节
“微光礼赞”呼应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的思想,强调光影的细微层次。Mayice的系列作品用吹制玻璃和黄铜打造出极简的光影语汇,而与Abbate合作的《Seda(丝语)》则以丝绸与玻璃营造出东方美学般的幽微质感。Eliurpi通过木材和草编塑造出温润的光晕,呼应着古老的手工传统。这些作品都传递着日式美学对光影的启迪,黑暗并非空无,而是孕育光之诗意的空间。
▲《Pixidio(PIXIDIO羊毛毡灯)》María Abando Olarán,图片来源:®Jorquera
▲ 马德里设计节现场,观众在Candela Cort/LZF的作品《A3》前欣赏,图片来源:®Jorquera
▲《Random Luxury(无常之奢)》Josep Vila Capdevila,图片来源:马德里设计节
“光、形态与物质”展现了雕塑性的张力。Josep Vila Capdevila的《Random Luxury(无常之奢)》将荧光灯管与皮革带结合,带有偶然性的悬挂姿态充满雕塑意味。María Abando Olarán以马略卡岛的羊毛为材质,灯体柔软而温润,仿佛将纤维的肌理转化为光的有机外壳,既具有雕塑性,又带来亲密的感官体验。Candela Cort/LZF则通过木材薄片折叠出层层光影,光透过木材的纤维散开,像呼吸一般。这些作品在材质与光的对话中,让观众体会“可触之物”如何转化为“可感之光”。

▲ 左图依次为Héctor Serrano的《Mar(海洋)》《Aire(空气)》《Tierra(大地)》,右图为Álvaro Catalán de Ocón的《PET Lamp Gurunsi(PET灯具·古伦西线性系列)》与《Frafra n.02 010724(法拉法贰号·家族聚落图(编号02/010724))》。图片来源:®Jorquera
▲ 悬挂着的是Lucas Muñoz Muñoz的《P.U.L.P. FAROLILLO(PULP - 2025 -「幽灵躯壳」系列)》,图片来源:®Jorquera
“可持续之光”回应了当代设计的生态使命,在光的背后,是材料循环与地球责任的深意。Héctor Serrano的《Mar(海洋)》《Aire(空气)》《Tierra(大地)》系列利用回收渔网与再生塑料,转化为散发温润光芒的灯具;Álvaro Catalán de Ocón将加纳工艺与废弃塑料瓶结合,宛如悬挂的彩色织毯;Lucas Muñoz的系列灯具从天花板垂悬下来,像漂浮的纸灯笼般轻盈,这系列灯具以再生纸浆手工塑形,承载着可持续设计的诗意。
#02
多元视野,设计师的群像之歌
▲《Aqua Fossil Light II(水之化石·光 II)》Amarist,图片来源:马德里设计节
《光之线条》的参展阵容也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从Amaris以雪花石膏雕刻的“化石之光”,到Andreína Raventós结合花瓣与塑料的实验;从Héctor Serrano倡导环保意识的设计,到Miguel Milá以简约形态奠定的经典,这一展览勾勒出西班牙设计跨越代际与流派的全景。
▲《Constantly Travelling Toward the Sun(逐日行者)》Massimiliano Moro,图片来源:®Jorquera
▲ Massimiliano Moro的光影实验与Andreu Carulla的作品《Esperit(灵息)》《Equilibri(均衡)》遥相呼应,图片来源:®Jorquera
▲ Parachilna与Partisans合作的《Gweilo(游走的光影)》系列灯具,图片来源:®Jorquera
其中,年轻设计师的作品往往充满实验精神。Massimiliano Moro的实验性装置强调节奏与流动,令人感受到光与音乐般的同步感。中坚设计师则更多探索材质与工艺的边界,Andreu Carulla等人的作品中,光既是材料的延伸,也是雕塑的隐喻。Parachilna与加拿大团队Partisans合作的《Gweilo(游走的光影)》系列灯具,如同流动的光纱,随着观者的移动而改变。
▲ Álvaro Catalán de Ocón的《PET Lamp Gurunsi(PET灯具·古伦西线性系列)》与《Frafra n.02 010724(法拉法贰号·家族聚落图(编号02/010724))》,图片来源:®Jorquera
展览也将经典与创新并置。Miguel Milá的灯具依然传递着简约、实用与优雅的设计精神,而Álvaro Catalán de Ocón的项目则让观众看见手工艺与当代可持续议题的结合。这种新旧并存的群像,不仅体现出西班牙设计的开放与包容,也使北京的观众能够在一次展览中穿越不同的美学维度。
#03
在安藤忠雄的设计中,光与建筑相遇
▲ 启皓艺术馆展览空间,图片来源:启皓艺术馆
启皓艺术馆为这场展览提供了理想的舞台。它位于北京亮马河畔,是启皓中心的主力艺术空间,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普利兹克奖得主、世界级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北京的代表作品,艺术馆以清水混凝土和标志性的几何造型构建而成,空间中随处可见的三角形结构不仅强化了建筑的张力,也让光线在不同角度的切割下展现出独特的韵律。自然光透过建筑的缝隙洒落,与展厅中的人工光源交织,形成多维度的呼应与延展。观众将在这样的空间中不断游走于光的不同面向:在 Rocío Asensi的环形灯中体会生命的轮回,在Parachilna的装置里感受光的流动与消散。正是在这种建筑与作品共同营造的氛围中,光不再只是照明的工具,而成为一种可被“阅读”的语言。
在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节点,《光之线条》不仅是一场设计展览,更是一种文化姿态。它通过“光”这一最普遍又最诗意的媒介,搭建起西班牙与中国之间的对话。这场展览的意义,正在于让我们在光的流转中,看到彼此、理解彼此,并以设计照亮未来。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2025北京国际设计周·马德里主宾城市展《光之线条(The Line Dreams)》
展览时间:2025年9月26日 - 10月25日(周二至周五11:00 - 19:00,周六、周日11:00 - 20:00,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北京 | 启皓艺术馆
联合出品人:崔峤、王昱东
策展人:Javier Riera
BCAF项目团队:崔峤、牛文怡、郭含秋、赵一、罗佳雯、刘一新、郑梦元、刘红岩
BJDW项目团队:王昱东、姚青、窦柳、高玥
启皓中心项目工作人员:廖雅猛
联合主办: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启皓中心、马德里设计节
支持机构: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塞万提斯学院、宝格丽酒店
独家内容合作社区:小红书艺术
观展形式:请扫描二维码/点击下方小程序,前往大麦、票星球平台购票观展
▲ 点击小程序/二维码购买展览门票,早鸟票限时发售中!
单人票|¥88
早鸟票|¥68
(早鸟购票截至9.26,全展期可用)
亲子票|¥128
(一大一小)
双人票|¥156
(两人同行更优惠)
学生票|¥48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 info@bjdw.org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摘编、剪辑、魔改,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地址: 北京市 东城区 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A座8层
邮编: 100007
电话: 010 84186820
邮箱: info@bjdw.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