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图景2025:新境启航”展览顺利开幕

2025年10月18日,2025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题展览之一的“未来图景2025:新境启航”主题展览暨“新太空设计论坛”主题论坛在北京海淀AI原点社区正式开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共同主办,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与信息艺术设计系联合承办。


展览聚焦人类作为“多行星物种”将面临的伦理、生态和文化挑战,引导观众思考:星际时代如何延续有温度的文明?以“火星剧场”和“新境博览”两大核心板块打造沉浸体验,为观众提供从火星生活到地球文明回顾的完整叙事。火星剧场:观众可通过12组混合现实(MR)作品亲身体验火星生活。展览强调:“当我们思考‘如何生活在火星’,实则也在重新定义‘如何生活在地球’。”它不仅是视觉与思维的盛宴,更是一次面向全社会的倡议,呼吁公众参与塑造共同未来。


展览启动仪式——开幕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寅良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寅良在致辞中提到:在全球科技文明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率先探索太空艺术设计的学术路径,将航天科技与人文艺术深度结合,推动太空艺术成为面向未来的重要研究议题。展览以未来图景为主线,呈现人类在新空间文明中的多维图景,回应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命运共同体的可能,这不仅是一场简简单单的展览,更是一场以设计研究引领未来的深度探索。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与论坛,推动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让设计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未来为方向,以创造为动力,助力航天强国的建设,展现”中国设计”在全球科技和文化格局中的独特价值与审美视野。



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昱东致辞


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昱东在致辞中谈道:本届设计周主题展以“多行星文明”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平台,通过设计与艺术的视角,探索人类未来的生存图景和文明形态。“新太空设计论坛”也将围绕“新太空设计”、“AI与共创未来”、“人机共生”等关键议题,汇聚航天科学家、设计学者、艺术家与产业创新者,展开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我们坚信,这种跨界的交流与合作,将为应对未来的伦理、生态和文化挑战提供更多创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东升镇党委书记辛果致辞



东升镇党委书记辛果在致辞中提及: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提升的重要力量。我们以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在五道口区域全力布局建设,致力于将该区域打造成人工智能技术从 0 到 1 的孵化生态平台,为创业者、技术人员、投资人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合作载体。本次我们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探索校方技术与资源科技的融合模式,以此丰富AI原点社区的创新的生态创新活力


展览启动仪式——主题分享


中国首批航天员 大校 

赵传东做主题分享


主论坛围绕“航天与艺术的融合共生”,“太空与地球:设计驱动的双向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中国首批航天员,航天员训练中心赵传东老师做《星空浩瀚 探索无限》的主题分享,讲述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征程。




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高级顾问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特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李明做主题分享


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高级顾问李明老师做《航天与艺术的融合共生:共绘新太空设计新华章》主题分享,系统介绍了航天发展历史与重要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对融合主题方向展开深度解读,明确航天与艺术的碰撞是未来设计的重要方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朱琳博士做主题分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未来课题组代表朱琳博士介绍其研究成果,为我们带来《太空——地球:设计驱动的双向创新》主题演讲,以深刻洞察阐述设计正在成为连接地球与太空的桥梁。直击太空生活的痛点问题,从太空产品、太空文化仪式等多视角对太空站未来设计提出前瞻性设计思辨问题并分享新太空叙事计划系统方法。




主论坛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北京科技大学在职教师何思倩主持


展览启动仪式——展览介绍


在本次展览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付志勇指导本科生完成本次展览系列作品创作。展览介绍环节,创作者们依次向来宾们汇报课程研究成果,分享作品的核心概念及创作过程。


《植物漂流计划》团队成员姚郗文同学在现场做分享

团队成员:

Agent 搭建:姚郗文

三维设计:宋涵超、张瑞涵、刘樾


《听石》团队成员丁山珊、蒋雨涵、张馨心在现场做分享

团队成员:

Agent 搭建:张一文

三维设计:丁山珊、蒋雨涵

交互流程:张馨心、陈可函、孙语聪、金如珍


《菌事行动》团队成员邹沛言同学在现场做分享

团队成员:

Agent 搭建:高铭泽、

三维设计:邹沛言、熊择傲、王爱蕾


《宇宙回声》 团队成员张一文同学在现场做分享

团队成员:

Agent 搭建:张一文

三维设计:丁山珊、蒋雨涵

交互流程:张馨心、陈可函、孙语聪、金如珍


作品分享环节结束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付志勇作为总策展做展览介绍。他着重指出,展览创新性地将 MR(混合现实)技术与实体装置相融合,构建起 “具身 — 认知 — 构建” 的独特系统,通过多元板块深入探究身体在感知体验、社会秩序、生态发展及文化传播中的核心作用。随后,付志勇宣布 “未来图景 2025:新境启航” 展览正式启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付志勇做展览分享


开幕式环节结束后,在执行策展人博士生徐佳旋的引导下,到访嘉宾和指导老师一同参观“未来图景2025:新境启航”展览。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付志勇、师丹青联合策展,汇聚多领域创作者,运用MR、AI交互等技术,邀请公众共同想象未来生活。展览以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为起点,从明代万户的火箭尝试,到如今“天宫”空间站和火星探测成果,构建了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脉络。


“未来图景2025:新境启航”展览现场


出席开幕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寅良、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昱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付志勇、东升镇党委书记辛果、原点社区科创生态服务公司总经理李海涛、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高级顾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特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明、北京紫薇宇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史旺林、航天科工航星园高管周孟飞、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高尔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航天科普专家,航天形象大使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朱琳、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style3D时尚行业数字化顾问肖荣、百度智能云渠道生态部副总经理创企生态负责人张龙、策展团队及来自设计界、艺术界、文博界和科技界的嘉宾和媒体朋友们。


嘉宾合影


展览开幕式全体合影



分论坛A


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新太空设计论坛》分论坛 A 上,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将各自深耕的领域与 “新太空设计” 主题结合展开主题演讲。从民营太空飞船的生物医药筛选设计,到航天园区的科技文创融合实践,再到空间计算与虚拟媒介打造的未来体验,以及载人航天探索中的人文价值传递,用差异化视角分享实践经验。


北京紫薇宇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史旺林


北京紫薇宇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史旺林在《太空应用新场景:生物医药筛选设计》主题演讲中提到低轨空间不仅承载着探索梦想,更蕴藏着改变人类健康的医疗机遇。分享太空飞船创新性太空试验及加工平台暨亚轨道太空旅游服务等内容。以“太空到生命,的链条,赋予设计新的空间。



航天科工航星园高管周孟飞


航天科工航星园高管周孟飞在《点燃双重引擎:当航天梦想照进科幻苍穹》主题演讲中以技术到想象的融合视角出发,指出科幻不仅是娱乐,更是航天产业与公众对话最有力的桥梁。这种“软实力”的价值,值得所有设计者深思。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高尔东


中国传媒大学高尔东在《空间计算 + 空间智能 + 空间宇宙:未来新体验》主题演讲中指出计算机 “看到、学习、行动” 的能力及图像识别神经网络的支撑,可实现虚拟大场景流畅导航;同时强调设计需向 “与行动相关的全域设计” 升级,推动服务、产品及交互进入打破时空界限的虚拟环境,追求 “虚实平衡” 与 “虚实共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航天形象大使王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航天形象大使王一描绘了多元的宇宙职业图景,从实操层面引发“航天员如何做实验”的思考;进而提出更具开放性的“梦想编织者”,激励公众思考“你想设计怎样的太空实验?”。强调未来新太空家园的建设将有力推动空间科技与应用的整体发展,不仅助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更将为国家经济发展开辟出崭新的战略空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朱琳博士主持圆桌会议


主题演讲结束后,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朱琳主持圆桌论坛,论坛以”AI驱动的设计未来:从空间到产业的共创与链接“为议题,通过圆桌交流,探讨AI如何真正融入设计实践、连接产业上下游,并赋能未来的新型设计生态,将科幻设想与科研平台结合实现突破。论坛围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一是在“新太空”从蓝图走向现实的当下,教育应如何转型,二是如何构建一个以人才为纽带、无缝链接产学研的协同机制。


分论坛B


北京国际设计周学术论坛《新太空设计论坛》分论坛B的主题演讲分别从AI与3D技术赋能时尚产业新质生产力、空间计算、以及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等角度分享前沿洞察与实践经验。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将分别从AI、3D设计、空间计算、以及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等角度带来前沿洞察与实践经验。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style3D时尚行业数字化顾问肖蓉做分享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Style3D时尚行业数字化顾问肖荣在《AI+3D驱动:时尚业创新升级路径》主题演讲中围绕“AI+3D赋能时尚产业新质生产力”,分享Style3D在设计中心、面料资源与成衣展厅数字化的实践成果。分享如何通过智能设计、智能营销、智能生产等创新应用,全面打通研发、展销与制造环节,加速时尚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百度智能云渠道生态部副总经理创企生态负责人张龙做分享


百度智能云渠道生态部副总经理、创企生态负责人张龙做《以空间计算赋能机器人训练》主题演讲。围绕“大模型赋能设计产业创新”,分享百度在构建开放、多元的文心大模型生态中的探索。分享如何以垂直能力模型,助力企业快速搭建智能设计与创意应用,推动AI大模型在设计行业的普惠化落地与创新应用。



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林中炎


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林中焱做《以空间计算赋能机器人训练》主题演讲,围绕“以空间计算赋能机器人训练”,分享虚拟动点在AI大模型与空间数据融合应用方面的探索。分享通过空间计算技术提升机器人训练的精度与效率,推动AI、XR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智能制造与虚拟现实产业升级。




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游戏与文化产业工作负责人张真


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游戏与文化产业工作负责人张真做《海淀区AI+游戏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实践》主题演讲。聚焦“AI+游戏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介绍海淀区在数字文化领域的布局与实践。阐述如何通过“技术突破、场景开放、生态共建”,让AI成为游戏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引擎,打造文化传承新载体与产业升级新生态,展现海淀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前沿探索。


主题演讲结束后,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李嘉薇博士主持圆桌论坛,论坛以”AI驱动的设计未来:从空间到产业的共创与链接“为题,通过圆桌交流,探讨AI如何真正融入设计实践、连接产业上下游,并赋能未来的新型设计生态,将科幻设想与科研平台结合实现突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李嘉薇主持圆桌会议


出席会议论坛的嘉宾有北京紫薇宇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史旺林、航天科工航星园高管周孟飞、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师高尔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专家,航天科普专家,航天形象大使王一、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Style3D时尚行业数字化顾问肖荣、百度智能云渠道生态部副总经理创企生态负责人张龙、北京虚拟动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林中焱、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游戏与文化产业负责人张真、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副理事长王昱东、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副秘书长费英杰以及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长杨金超。

返回顶部
© 北京国际设计周 京ICP备1603457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