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0年,庄严宏伟的天坛建成。在此后的600年里,天坛不仅是明清两代祭天的场所,更承载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敬畏天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人将对天地先祖的祭祀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每年时值冬至,需由皇帝主持,在天坛举办盛大的祭天仪式。韶乐歌舞,焚香献祭,表达着人对天地哺育万物的感恩,以及祈祷上天对苍生能厚赐福祉,而庄重宏大的仪式感也让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喜迎盛世2021年国庆华诞之际,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指导、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欧展医疗科技联合策划出品首套医用防护文创产品“天坛福气口罩”。北京国际设计周组织主创设计团队将天坛历史文化与时尚有机结合,一盒7款不同图案的单片装口罩,采用天坛最具代表性的祈年殿、回音壁、圜丘、丹陛石、双环万寿亭、棂星门、百花亭名胜古迹作为创作元素,设计巧妙,色彩调和,每一只口罩都在讲述天坛的历史故事。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通过一套“福气口罩”,向公众宣传在公共场所做好个人日常防护,同时传达来自天坛的健康祝福。现已经在天坛景区各大文创店上市销售,官方零售价29.9元/盒。
天坛国潮福气口罩套装产品
祈年殿是祈谷坛的中心建筑,是清王朝举行祈谷典礼的神殿。祈年殿上屋下坛,上方祈年殿为木结构圆攒尖顶三层,是北京现存最大的圆形木结构建筑,高大巍峨,造型华美。璀璨的鎏金宝顶、熠熠生辉的蓝瓦飞檐和流金溢彩的雕梁画栋更是灿烂辉煌。巨大的汉白玉基座,四方出陛,沉稳庄重。祈年殿是天坛的标志,也是北京的象征。
皇穹宇围垣具有传声的效果,俗称回音壁。回音壁围垣周密,表面光洁,使声波不被墙体吸纳,进而发生了反射,产生回音,形成了独特的声学现象。另外,皇穹宇南向神路正中第三块为三音石,因在其上击掌一声可听到三声回响而得名。
双环万寿亭是清乾隆皇帝为其母亲50大寿祝寿所建,原建于中南海内,昔年亭内有“风亭月榭”“蕙圃珠泉”双匾,为清光绪皇帝御笔。1977年由中南海迁至天坛,延长并展宽了游廊,改平顶式为卷棚式。
圜丘又称圜丘台、祭天台、拜天台,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神坛,天坛因圜丘而得名。圜丘的建设严格遵循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的规范,一切服从于阴阳数理关系,其位于“阳中之阳”的国之东南方,建筑平面力求与天象相仿的圆形平面,建筑的各项数据也尽力为9或9的倍数,亦即至阳之数。古人通过圜丘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表达中国人对天的尊崇和希冀“天人合一”的愿望。
丹陛石又称陛阶石,是古代宫殿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长方形巨石,选材精良,制作精细,是中国帝王身份的象征。天坛祈年殿前丹陛石上刻有龙凤图案,圜丘坛丹陛石则不出现凤仅刻龙的图案。
圜丘设垣两重,内壝圆形,外壝方形,内外壝俱设棂星门。棂星门东西南北各3座,共24座,门架为石作,上饰云板,下有抱鼓石。各面棂星门中门皆阔于侧门,南北向的左侧棂星门为祭祀时帝王行走之门,故又稍阔于右侧棂星门。
百花亭在斋宫北百花园内,因亭子以苏式彩画为饰,且彩画多绘以花卉兰草而得名。百花亭为黄瓦蓝剪边重檐六角攒尖建筑,黄琉璃宝顶。百花亭原为清末重臣李鸿章家祠堂的慈禧太后御碑亭,1978年迁至天坛百花园。
地址: 北京市 东城区 青龙胡同1号歌华大厦A座14层
邮编: 100007
电话: 010 84186060
传真: 010 84186001
邮箱: info@bjdw.org